“律回岁晚冰霜少,春到人间草木知”。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,意味着从这一天起,春季开始了。《黄帝内经》讲: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。”春季是人体阳气生发的季节,应顺应天地阴阳之气的变化,给予适当的调养,使得阳气得以宣达。
二十四节气
当节气遇上节日:春节
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节日,也是辞旧迎新阖家团圆的日子。春节期间的饭桌上总少不了各种美食,面对丰盛的菜肴,很多人容易暴饮暴食,因此要合理饮食,在犒劳辛苦了一年的自己的同时,尽量选择一些低脂、清淡的食材。也可以喝普洱茶、铁观音等茶饮,帮助去油脂、清肠胃。同时,春节期间也要休闲适当,规律作息不要过于兴奋而影响了睡眠。
起居养生
晚睡早起宜散步:
早春时节睡眠上应遵循“晚唾早起,与日俱兴”的原则。如何晚睡早起呢?即便晚睡,也要在晚上11时之前上床,到了早晨,可以比冬季起得早一些,到户外去散步,放松身体。
睡前睡后要按摩:
立春时节睡前用热水洗脚,并用双手按摩双足涌泉穴,能使全身吸和、舒适,睡得更安稳。睡眠时头部应朝东方。早晨起来,先使头脑清醒,再睁开眼睛。然后闭眼将双手搓热,熨眼几十遍。接着将眼睛左右旋转九遍后,将双眼紧闭一会儿,然后猛睁开双眼。这样可以去除肝火过旺所致的眼中风火。
春捂防寒防感冒:
唐朝诗人李白“春风吹破琉璃瓦”的诗句,夸张地形容了春风的力度,“二月春风似剪刀”也将春风的作用表现得淋漓尽致。春天要“捂”。虽然立春之后温度渐渐升高但是冷暖空气不时“相遇”,会使天气忽冷忽热“倒春寒”时常来袭。如果不注意保吸,就容易患上流感。
注意养肝及护肝:
随着春天的来到,肝气起到了引导气血从里向外调动的作用。中医认为“肝喜调达而恶抑郁”,所谓调达就是指它像树一样喜欢不受约束地生长,不喜欢受压抑。所以春天到了,人也要保持愉快的心情,穿着宽松舒适的衣服,去户外散步,这样才能与大自然生发的春气相呼应。
饮食养生
立春之后要多吃应季绿色蔬菜为身体补充矿物质、维生素等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。由于酸味会影响肝,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,因此应该少吃些酸味食物。春季肝气旺盛,肝病易传到脾,故应在疏泄肝气的同时养脾气,可以吃点带甜味的食物滋补脾,如红枣、桂圆、银耳等。
推荐立春养生菜谱:
清蒸鲈鱼
原料:鲜鲈鱼1条(约500),葱、姜、料酒、酱油、盐、香菜各适量。
制作方法:鲈鱼洗净。姜、葱、香菜洗净,姜切丝,葱切长段后剖开,香菜切成长段。将鱼放入盘内,在鱼上放姜丝、葱段、香菜段,淋上酱油、料酒,放适量盐,将盘入锅,加水,放在火上蒸8分钟左右。
功效:益肝肾,补脾胃,养气血,消水肿。
蘑菇炒山药
原料:干蘑菇15克、新鲜山药300克,芹菜100克,植物油、水淀粉酱油、味精、盐各适量。
制作方法:先将蘑菇洗净,再用热水泡约10分钟至变软,泡菇水备用,同时将山药洗净去皮切小片,芹菜洗净,也切成相同大小的段。炒锅烧热放人油,油热后,依序加入蘑菇、山药、芹菜炒熟,接着倒人泡菇水,待汤汁略收干后,用适量水淀粉勾芡,再加人适量酱油、盐、味精调味即可。
功效:健脾益气,可防止立春肝气旺伤脾。
此外立春还有“吃三芽”的说法。其中黄豆芽营养丰富;枸杞芽清火明目,适当吃一点可以增强免疫力;绿豆芽解毒下火,立春气温回暖,体内的阳气也在“蠢蠢欲动”,很容易上火,这时候吃点绿豆芽,可以给身体降降火。
经络调养
经过一整个冬天的进补,到了立春时节,体内已积聚了太多的“毒邪”,使肝胆负担太重。肝经在大腿的正内侧,就是内裤缝的位置。每天觉之前敲打肝经,可疏调肝气,使肝脏充分排毒。胆经在大腿的外侧,就是裤子的外裤缝位置。每天早晨起来,可以敲一敲胆经,疼的地方要重点敲打和推揉,能增强身体免疫力。坚持一个月,就会发现自己变得神清气爽、精力充沛。
供稿供图:中医科 张绒
审核:张玉河
编辑:宣传部 成淑平
校对:宣传部 李钊